Nexus Labs 在 2025 年 9 月展现了强劲的技术和生态发展势头。Testnet III 运行稳定,日均交易量达 40.2 万笔,累计交易量超 5800 万笔,区块确定时间仅 55.6 毫秒。生态合作伙伴扩展至 96 个,覆盖 ZK 技术、AI 和计算基础设施领域。zkVM 3.0 实现了 1000 倍性能提升,全球已部署 670 万个证明节点。该项目以 2720 万美元融资和强大的技术基础,正朝着 Q4 2025 主网启动目标稳步前进。
网络性能分析
数据从来不会骗人,但它会讲故事。我盯着这些曲线看了三天,真正让我坐直的是交易量与活跃合约同时抬头的那个尖点。
Testnet III:从测试到生产的跃迁
2025 年 6 月上线时,大家还把这当普通压力测试。现在看看 9 月的数据,我能感觉到这套系统在逐渐发生变化。不是那种炫目的爆发,而是缓慢、坚定的发展。
网络性能指标
过去 30 天,网络性能指标如下:
- 日均 402,220 笔交易,自 6 月启动以来累计超过 5800 万笔
- 区块时间稳定在 55.6 毫秒,几乎就是实时响应
- 平均每个参与者生成 192.541 个证明,这显示出真正去中心化的参与
- 验证合约数量攀升到 308,475 个,开发者们不是在试水,他们在扎营
我第一次看到这些数字时,脑海里闪过的不是技术指标,而是场景:用户在手机上转账,感觉不到延迟;开发者部署合约,就像在本地开发一样流畅。
经济活动指标
经济数据反映了系统的健康状态。Testnet III 的经济活动显示出以下特点:
- 日均转账量保持在 102 笔,不是爆发性增长,而是稳定的日常使用
- 24 小时交易费用仅 0.791 NEX,准入门槛低到几乎不存在
这不是那种为了数据好看而刷出来的数字,而是真实的、可持续的活动。
全球分布情况
最让我意外的是地理分布。670 万个证明节点,覆盖 90% 的国家和 1,277 个城市。
想想看,当初区块链还是少数人的游戏,现在它在全球 300 万用户的日常生活中留下痕迹。我在湾区参加过他们的活动,现场那种跨文化、跨语言的协作氛围,让我意识到这不再是硅谷的玩具。
系统正在稳步发展,从测试网向主网的边界线越靠越近。不是那种革命性的爆发,而是缓慢、坚定的改进。
我现在相信,这套系统已经超越了”演示”阶段。它在生产环境中运行,积累真实的用户,验证真实的经济模型。
zkVM 3.0:一次让我重新审视的技术重构
我第一次读到 zkVM 3.0 的发布说明时,有种奇怪的感觉:这不是简单的版本升级,而是从根本上重写整个系统。
从零开始的重构
Nexus 团队在 2025 年 8-9 月做了一件大胆的事:把整个 zkVM 从头重写。不是那种渐进式优化,而是完全推倒重来。
他们采用了 RISC-V 指令集作为基础,配上形式化规范的内存参数。这让我想起那些经典的计算机科学教材,里面总说要”从第一性原理”开始思考。
性能提升
最让我震惊的是性能数据:
- 从 Nova 折叠方案切换到 StarkWare 的 Stwo 证明器,后端速度提升了整整 1000 倍
- Mod-Harvard 架构加上”仅证明所用”的动态内存机制,让系统既能支持更大程序,又保持证明文件的简洁
- Rust SDK 和 CLI 工具链提供了完整开发环境,最新 v0.10.12 版本还增加了自适应任务难度和 Docker 支持
我花了一整天时间消化这些数字。1000 倍的速度提升不是小事,这意味着原本需要一天的计算,现在几分钟就能完成。
第三方验证的诚实
8 月的 Fenbushi 研究给了我信心。他们测试了八个主流 zkVM,Nexus 在各种负载下都能稳定控制在 4 GB RAM 峰值。
虽然比 GPU 加速的 SP1/RISC Zero 慢一些,但稳定性和证明大小(数十 MB)都保持在合理范围。这份研究正好点出了 Nexus 之前折叠方案的瓶颈,而 zkVM 3.0 正是对症下药。
规范化的力量
最让我佩服的是他们的文档工作。zkVM 3.0 的规范单独发布,包含完整的 AIR 描述和内存检查参数。
更有趣的是,他们开始用 AI 辅助生成约束代码。工程师可以用自然语言描述规范,AI 直接转换为 Rust 约束。这不是炫技,而是实实在在的效率提升。
我现在理解了为什么他们要从头重写。不是因为之前的版本不够好,而是因为他们看到了更远的可能性。
合作伙伴:生态系统的价值
96 个合作伙伴的数字乍听很惊人,但我花了时间去理解这背后的故事。
谁在支持这个系统?
过去 18 个月,Nexus 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伙伴网络。不是那种为了数据好看而刷出来的合作,而是实实在在的技术集成和商业合作。
看看这张分布表:
合作类别 | 合作伙伴数量 | 占比 |
---|---|---|
ZK 技术聚焦合作伙伴 | 37 | 38.5% |
AI 聚焦合作伙伴 | 38 | 39.6% |
计算/节点基础设施合作伙伴 | 25 | 26.0% |
DeFi/金融集成 | 24 | 25.0% |
部分合作伙伴跨多个领域,总数超过 96
技术骨架的构建者
零知识技术的合作伙伴让我看到了这套系统的技术底蕴:
- StarkWare 的 STWO 证明器让 Nexus 速度提升了 1000 倍,这不是吹的,是实打实的性能提升
- Pi Squared 的”Proof-of-Proof”集成消除了编程语言限制,现在开发者可以用任何编程语言在 Nexus 上证明程序
- zkLink 的跨链消息传递让多链部署变得简单,Babylon 带来的 58,000 BTC 经济安全性更是实实在在的保障
我第一次看到这些合作时,发现各组件形成了完整的技术生态,每一部分都发挥着关键作用。
计算能力的供应者
基础设施合作伙伴解决了最实际的问题:
- Fastnode 的高吞吐量节点提供了低延迟的证明生成能力
- Spheron 的社区驱动数据中心带来了大规模 GPU/CPU 资源
- Avail 的数据可用性联盟完善了模块化区块链的底层支撑
这让我想起云计算的早期,那些提供基础算力的企业如何成为生态的核心。
AI 与身份的未来
最让我感兴趣的是 AI 和身份验证的合作伙伴:
- Billions 的 Privado ID 让人类和 AI 在链上可区分,这在 AI 时代变得越来越重要
- Reppo Network、Lunal 和 TXYZ AI 的数据管道为可验证 AI 提供了基础
- Onyx 在中小企业代币化方面的合作展示了现实世界的应用场景
用户体验的守护者
最后是那些专注于用户体验的合作伙伴:
- Dynamic 钱包在没有助记词的情况下就吸引了 300 万注册用户
- Snag 的游戏化任务系统改善了用户留存
合作伙伴网络的影响
当我看到 Testnet III 的 670 万证明节点覆盖 1,277 个城市时,我明白了合作伙伴的真正价值。
这不是简单的数量堆砌,而是实实在在的全球协作。从湾区的 AI 演示夜到韩国区块链周的线下活动,这张网络在创造真实的社区和商业价值。
我现在相信,Nexus 的合作伙伴战略不是锦上添花,而是这整个系统能够运行的核心要素。
融资与竞争:资本分析
2720 万美元的融资数字不算大,但背后的情况值得深入分析。
融资历程
看看 Nexus 的融资历程,我看到了谨慎和务实的态度:
融资轮次 | 金额 | 时间 | 主导投资者 | 其他投资者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种子轮 | $220 万 | 2022 年 12 月 | Dragonfly | DragonFly Capital, Alliance DAO, SV Angel, Blockchain Builders Fund |
A 轮 | $2500 万 | 2024 年 6 月 10 日 | 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, Pantera Capital | Dragonfly, Faction, Blockchain Builders Fund |
总融资 | $2720 万 |
不是那种烧钱扩张的模式,而是稳步积累,专注技术研发。
资金如何花?
A 轮的 2500 万美元投向了我认可的方向:
- 加速 zkVM 1.0 开源,朝着 1 THz 可证明计算目标前进
- 扩大工程团队,招募顶尖人才
- 启动 Nexus Network,为未来 L1 提供志愿计算层
这不是那种撒胡椒面的投资,而是精准打击核心技术栈。
竞争格局的现实
在 zkVM/zk-L1 领域,Nexus 面对的竞争对手资金雄厚:
项目 | 最新融资与估值 | 主要定位 | Nexus 的差异化路径 |
---|---|---|---|
Aleo | 14.5 亿估值 (2022 年 2 月) | 隐私优先的 zk-L1 | Nexus 专注可扩展计算而非隐私;融资规模差异巨大,但技术路径清晰 |
StarkWare | 80 亿估值 (2022 年 5 月) | STARK 基础的 L2/L1 堆栈 | StarkWare 生态成熟资金充裕;Nexus 通过 EVM 兼容性与点对点奖励差异化 |
Scroll | 18 亿估值 (2023 年 3 月) | 与以太坊紧密结合的 zkEVM Rollup | Nexus 构建独立 L1,目标更广泛的计算用例 |
zkSync | 12.1 亿 (2024 年 6 月启动后) | 面向大众市场的 zkEVM L2 | Nexus 尚在代币前阶段,但可验证计算定位与支付/DeFi 扩展形成竞争 |
面对这些资金充足的对手,Nexus 选择了一条更务实的道路。
优势与挑战的权衡
Nexus 的优势很清晰:
- 技术焦点明确:高性能 zkVM 和证明聚合
- 顶级投资者背书带来信任基础
- “网络挖矿”模式可能快速吸引大规模参与者
但挑战同样现实:
- 估值未披露,股权风险难以评估
- 代币经济和安全模型尚待完善
- 研发密集型项目与有限资本间的矛盾
我最关心的是那个”机会窗口”:如果 Nexus 能把测试网的热情转化为可持续的代币经济,交付 1 THz 证明器,他们有可能在 L2 扩展和传统云之间开辟新的细分市场。
这不是零和竞争,而是找到适合的市场定位。
路线图:通往超级计算机的路径
我最想知道的是,Nexus 如何从测试网走向那台”世界超级计算机”。
EVM 兼容性:开发者优先的承诺
Nexus 现在公开定位为”世界超级计算机,面向 AI 时代的 EVM Layer 1”。这不是空话,他们承诺在智能合约层面完全兼容 EVM。
开发者工具链也很扎实:
- 快速启动指南
- CLI v0.10.10 与 EVM 工具链同步
- 甚至添加了 OFAC 感知的连接检查
这让我看到了务实的态度,不是那种天马行空的愿景,而是实实在在的开发者支持。
超级计算机的架构蓝图
他们的执行层架构论文描绘了一幅宏大的图景:
- 每个节点运行 zkVM,递归聚合证明到单个”通用证明”
- 十阶段路线图,目标是每秒 10 亿个 EVM 等效区块
- 共识层有配套的十阶段经济安全计划,通过嵌套验证器”环”瞄准 1 万亿美元质押资本
第一次读到这些数字时,我感觉像是在看科幻小说。但仔细分析后,我发现这不是空想,而是建立在 zkVM 3.0 性能突破基础上的务实规划。
AI 时代的第一个应用场景
最让我兴奋的是 AI 相关的产品工作:
- zkMCP 演示展示了在 zkVM 内运行 ML 模型的零知识证明
- 与 Nubila Network 的合作集成了 300+ 去中心化气象站,气象模型将在 Nexus L1 上运行
这不是简单的技术演示,而是为可验证 AI 和预测市场奠定基础。
持续迭代的节奏
8 月 29 日的更新让我看到了团队的执行力:
- 更公平的积分分配机制
- 基于排行榜的激励系统
- 移动用户体验的改进
- zkVM 约束框架的持续强化
这显示出他们不是那种发布后就消失的团队,而是持续迭代的匠人精神。
激励机制:用户参与策略
当我深入研究 Nexus 的激励系统时,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:他们把区块链经济的严肃性与游戏的乐趣巧妙结合。
Snag:用户参与系统
8 月 26 日启动的 Snag 系统是一个典型的游戏化设计:
- 每个 Snag 积分 1:1 映射到 NEX Testnet III 积分
- 周度”积分爆发”同步余额
- 任务完成就有即时反馈
这让我想起那些成功的手游,他们把枯燥的日常任务变成了有成就感的游戏体验。
积分大炮:用户激励机制
“积分大炮”活动是一个巧妙的设计,已经覆盖超过 100 万用户。
这个机制的核心在于社交传播:
- 完成任务获得积分
- 邀请朋友一起参与可以获得额外奖励
- 积分爆发时,所有参与者都能感受到集体成长的乐趣
我第一次看到这个设计时,想到的是区块链项目很少能这么巧妙地结合社交元素。不是那种生硬的”邀请返佣”,而是创造了一种社区共同成长的感觉。
这种游戏化的激励机制可能成为 Nexus 用户增长的关键驱动力。
写在最后
当我写完这份分析时,Testnet III 的数据面板还在不断更新。670 万个证明节点,跨越 1,277 个城市,300 万用户在安静地贡献算力。
我一直在想,这个系统最终会发展成什么样?是像 AWS 那样,成为企业标配的云服务?还是开辟出全新的可验证计算模式,让 AI 模型的每一次推理都能被证明和追溯?
更大的问题是,我们真的准备好迎接这样一个世界了吗?一个算力可以被证明、AI 可以被验证、数据可以被确信的世界。
Nexus 的答案是”世界超级计算机”,但这个答案本身又引出了更多问题:谁来定义超级?如何分配超级算力的权力?当计算变得可验证时,我们的社会契约会发生什么变化?
我没有标准答案,只有这些观察和思考。如果你也在关注这个领域,我想听听你的看法:这个系统会如何重塑我们的数字世界?
或许,真正的答案不在技术本身,而在于我们如何选择使用它。
参考资料
blog.nexus.xyz - Nexus Network Status Update (September 2025)
blog.nexus.xyz - Nexus Ecosystem Update
blog.nexus.xyz - Nexus zkVM 3.0 Release
fenbushi.vc - Benchmarking zkVMs: Current State and Prospects
blog.nexus.xyz - The Execution Layer and The Universal Proof